一、病害
锈病
症状:
主要为害成熟或近成熟叶片。叶片染病叶背面现黄色、裸露的夏孢子堆,大小0.2—0.4mm,圆形至椭圆形,包被破裂后变为橙黄色,后又褪为浅黄色,在与夏孢子堆对应的叶正面现红褐色斑块,秋后又形成冬孢子堆,圆形,大小0.2—0.7mm,橙黄色至暗黄色,严重时孢子堆扩展至全叶。
发病时间:
基本全年发生,但具有明显危害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以上的5月、6月、9月、10月、11月。
传播途径:
孢子借风流传播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通风透光、摘除病叶统一烧毁、降低园区湿度;化学防治,使用多菌灵和三唑类药剂如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等进行防治。
根腐病
症状:
通常发生在苗木的根茎部或茎基部。感病根茎部皮层逐渐变成褐色坏死,严重的皮层腐烂。苗木受害后,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致生长不良,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枝梢节间缩短,严重时枝叶凋萎,当病斑环茎一周后会导致全株枯死。在潮湿条件下,受害的根茎表面或近地面土表覆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后期在菌丝体内形成很多油菜籽状的小菌核,初为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至黄褐色,以后变茶褐色。菌丝逐渐向下延伸及根部,引起根腐烂。
发病时间:
基本全年发生,但具有明显危害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5℃以上的6月、7月、8月、9月。
传播途径:
孢子随地表水流传播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增强土壤通透性、注意排水降低园区湿度;化学防治,使用多菌灵、恶霉灵、敌磺钠等配合根宝进行防治。
二、虫害
蚜虫
症状:
主要危害幼嫩组织,影响组织生长,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大量落果。
发生时间:
基本全年发生,但具有明显危害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0℃以上35℃以下且幼嫩组织生长旺盛的3月到6月、9月到11月。
传播途径:
一代有翅可飞行迁徙,后面多代无翅主要靠蚂蚁搬运。
防治方法:
物理方法,通风透光、悬挂黄粘板、保护天敌;化学防治,可用啶虫咪、吡虫啉、吡蚜酮、吡蚜酮·异丙威防治。
红蜘蛛
症状:若螨、成螨群聚于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呈灰白色或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年生10-20代,以雌成螨在杂草上越冬,湿度高于70%、暴雨对红蜘蛛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发生时间:
主要集中在15℃以上30℃以下,且幼嫩组织生长旺盛的3月到6月、9月到11月。
传播途径:
自主迁徙,微风条件有利于其传播。
防治方法:
物理方法,通风透光、铲除田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投放捕食螨、保护天敌;化学防治,可用哒螨灵、苯丁锡、阿维菌素、螺螨脂等进行防治。
小吉丁虫
症状:幼虫在枝干皮层中蛀食,受害处树皮变黑褐色,隧道螺旋形,蛀道上每隔一段距离有一新月形通气孔,并有少许黑色液体流出,干后呈白色物质附在裂口上。受害严重的枝条,叶片枯黄早落,翌春枝条大部分枯死。幼树主干受害严重时,致使整株枯死,成虫食叶呈不规则缺刻和孔洞。
发生时间:
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2~3年生被害枝条的木质部越冬。越冬幼虫4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盛期在6月。成虫羽化后咬破皮层钻出枝外。成虫期为5月上旬一7月上旬,盛期为5月下旬一6月初,成虫羽化出室6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盛期在7月上旬,末期在7月下旬,卵多数产在2~3年生枝条上。卵期约l0d左右,卵孵化后幼虫即蛀人枝条,多在2—3年生枝条的皮层中串食危害。7~8月,被害枝的叶片发黄脱落,次年不发芽而枯死。8月下旬后,老熟幼虫多蛀人干枯枝中的木质部内做蛹室过冬。至10月底幼虫全部进入越冬。
传播途径:
飞行迁徙,高温、强光条件有益于产卵。
防治方法:
物理方法,保护天敌、人工捕捉成虫、剪除虫枝;化学防治,可用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丙溴磷·辛硫磷、磷化铝等进行防治。
花椒凤蝶
症状:
幼虫食芽、叶,初龄食成缺刻与孔洞,稍大常将叶片吃光,只残留叶柄。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
发生时间:
年发生4代,4月幼虫开始危害,成虫白天活动,善于飞翔,中午至黄昏前活动最盛,喜食花蜜。卵散产于嫩芽上和叶背,卵期约7天。幼虫孵化后先食卵壳,然后食害芽和嫩叶及成叶,共5龄,老熟后多在隐蔽处吐丝作垫,以臀足趾钩抓住丝垫,然后吐丝在胸腹间环绕成带,缠在枝干等物上化蛹越冬。
传播途径:
飞行迁徙,高温、强光条件有益于产卵。
防治方法:
物理方法,保护天敌凤蝶金小蜂和广大腿小蜂等、人工捕捉幼虫虫;化学防治,可用杀虫单、丙溴磷·辛硫磷、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进行防治。
介壳虫
症状:
成虫雌介壳箭头形,常微弯曲,长2—4mm,棕褐至黑褐色,边缘灰白色。前端尖、后端宽,1、2龄蜕皮壳黄褐色于介壳前端,介壳背面中央具l条明显的纵脊,其两侧有许多向前斜伸的横纹。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重者叶干枯卷缩,削弱树势甚至枯死。
发生时间:
以受精雌虫越冬为主,少数以若虫越冬。1龄若虫盛发期大体为5月下旬前后,8月中旬前后。初孵若虫爬出分散转移到枝、叶、果上固着寄生,仅1—2个小时即固着刺吸汁液,体渐缩短,次日开始分泌棉絮状蜡粉,2龄触角和足消失,于蜕皮壳下继续生长并分泌介壳,再蜕皮变为雌成虫。雄若虫1龄后即分泌棉絮状蜡质介壳,常喜群集于叶背寄生。
传播途径:
自主迁徙。
防治方法:
物理方法,通风透光、保护天敌、剪除虫枝;化学防治,可用石硫合剂、螺虫乙脂、松脂合剂等进行防治。
蜗牛
症状:
腹足纲,主要危害叶片和树皮,叶片常被其吃成缺刻,枝条皮层也常被取食,花椒果实取食后形成凹坑状。
发生时间:
春末夏初,尤其在5~6月份蜗牛繁殖高峰期之前。
传播途径:
自主迁徙。
防治方法:
物理方法,一是放养鸡鸭取食成蜗,注意需要在未用农药时进行,二是人工拾蜗;化学防治,甲萘威、四聚乙醛、灭螺胺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