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麦赤霉病及其防治方法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麦穗上。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降低结实率、千粒重,影响小麦产量。由于病粒含有毒素,因此还对小麦的商品价值有很大的影响。赤霉病对小麦的危害巨大,我们又该怎样来识别和防治呢?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红麦头,主要表现为穗腐(枯)症状。发病初在小穗颖片基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之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呈枯黄色。当雨/露水较多、田间湿度较高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赤霉病致病菌可在小麦病残体越夏,还可在水稻、玉米等多种作物残体中越冬。第二年小麦抽穗扬花时子囊孢子成熟,借助气流、风雨传播,先侵染花药,再侵染小穗,最后扩展到整穗。早熟小麦感病可传染晚熟小麦。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品种。
(2)合理管理:密度适宜、合理施肥,培育健壮植株,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排灌,降低小麦群体微环境空气湿度,减少病菌孢子传播;收获后要及时深耕灭茬,减少菌源。适期播种,避开花期降雨过多的时节。
(3)化学防治:齐穗期至开花初期,使用国光标健20ml+依尔25ml+优丰10ml+毙克10g兑水15公斤进行茎叶喷施。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病菌传播、有效减少病害蔓延、及时控制病害发生。小麦抽穗扬花期如经常下雨,要在晴天及时进行防治。具体防治时间,可根据当地小麦抽穗开花整齐程度和天气状况确定。如气候湿润、种植密度过大,可间隔7-10天,多次用药防治。
小麦赤霉病田间表现
小麦赤霉病病粒
总之,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在小麦开花期。当花期与降雨相遇时,更应及时加强防治。四川稻麦轮作、麦玉套作或轮作种植模式导致小麦、水稻、玉米等残茬多,有利于病菌越夏越冬,应采取有效方式减少病源菌数量。选用合适的栽培品种、采用适当的栽培措施、及时用药,可有效减轻小麦赤霉病对小麦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
温馨提示:因小麦品种、各地气候条件、生长环境及栽培管理方式等不同,对小麦的赤霉病的发生和防治效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以上介绍的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用药方案仅供参考。国光致力于服务广大小麦种植户,如有疑问,欢迎来电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