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芒果常见虫害
      我国芒果虫害有200多种,不同产区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有一定差异。但一些虫害在全国各产区都有发生,如在主产区危害比较严重的:横纹尾夜蛾(钻心虫)、蓟马、蚜虫等。 
1、【芒果横纹尾夜蛾】


     
横纹尾夜蛾成虫                  横纹尾夜蛾幼虫初花期危害


症状:芒果横纹尾夜蛾又名芒果横线尾夜蛾、蛀梢蛾。幼虫虫体又称蛀心虫、钻心虫,是芒果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嫩梢、花序,幼虫蛀食花序、叶芽造成干裂枯死,成虫危害小果,吸食汁液造成落果。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8代,其中1-6代为害嫩梢,7-8代为害花蕾,以蛹越冬。早春羽化,成虫昼伏于树干上,夜间活动,趋光、趋化性弱。卵散产于叶片、嫩枝、花序上。幼虫先为害叶脉、叶柄,也为害花序和生长点;3龄以后蛀害嫩梢枝条,老熟后在枯枝、树皮等处化蛹。
       防治方法:芒果新梢和花穗抽出3-5厘米时喷药防治,防治药剂可用氯氰菊酯、甲维盐、毒死蜱等。
2、【蚜虫】


            
初花期蚜虫危害                 果期蚜虫危害,分泌大量蜜露
 

症状: 芒果蚜虫以成虫、若虫均集中于嫩梢、嫩叶的背面,花穗及幼果柄上吸取汁液,引起卷叶,枯梢,落花落果,影响新梢伸长,严重时导致新梢枯死。属常发性主要害虫。同时还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
发生规律: 芒果蚜虫一年可发生19 — 22代,危害期为嫩梢和花序抽发期,危害嫩枝梢和花穗,影响花穗发育。花穗发育期,芒果蚜虫的发生危害往往伴随着芒果介壳虫、白粉病等病虫同期发生,加重危害。
防治方法:其相关的防治方法为:1、利用天敌防治蚜虫。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步行甲等,施药时选用选择性较强的农药,减少杀伤天敌。2、药剂防治。蚜虫大量发生期可用啶虫脒、吡虫啉或同阿维菌素等药剂轮换使用。
3、【蓟马】


     
蓟马危害幼果期,导致“麻点”           蓟马成虫
 

症状:蓟马是芒果产区梢期、花期和幼果期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之一。蓟马好吸食幼嫩组织。吸食果汁后,果表面起小疙瘩造成果皮粗糙,危害严重时候造成芒果失去商品性。危害较轻者也是芒果生产后期产生“露水斑”、“老年斑”的可能原因之一。
发生规律:年发生代数不详。在气温高时10多天即可完成1代。成、若虫均可为害叶片及果实;被害叶片颜色变淡,似热水烫伤状;被害果果面呈现褐色线状纹或斑纹,致使果面粗糙从而降低商品价值,在芒果果实黄豆大小时就有此虫为害,平时虫体隐藏于叶片下,为害严重时可使小果干枯,被害小果外表呈现褐色线(斑)纹,随着小果长大,这些线(斑)纹亦随着长大长粗,待果实成熟时果面变得粗糙。
防治方法:1、物理方法可用黄/蓝板引诱,药剂可以选择吡虫啉、啶虫脒,严重可复配阿维菌素、甲维盐、毒死蜱等进行防治。
4、【介壳虫】


     
套袋果实受介壳虫危害,影响果实品质         介壳虫成虫和幼虫
 

症状:介壳虫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幼虫和雌成虫群集在芒果叶背或果实的表面,用口器插入组织内吸取汁液,被害部分产生黄色的斑点,严重影响果皮的质量。其排泄物能引起煤污病。
发生规律:危害芒果的介壳虫种类较多,其中褐圆盾蚧、芒果软蚧、绿绵蜡蚧、柑橘粉蚧、棘粉蚧、矢尖蚧、角蜡蚧等较为常见,以褐圆盾蚧危害芒果较为严重。以受精雌成虫越冬。卵产于介壳下,不规则堆积。若虫孵化后,从介壳边缘爬出,喜在叶及成熟的果实上固定危害。雌成虫的繁殖能力与营养条件有关,寄生在果实上的每头平均繁殖幼蚧145头,寄生在叶片上的每头繁殖幼蚧约80头。雄若虫蜕皮2次,经前蛹期和蛹期,羽化为成虫。雌若虫经2次蜕皮后变为雌成虫。若虫初孵时浅黄绿色,后变黄色,椭圆形,春夏季全树叶片受害,若虫、成虫群集于叶面,吸食叶片汁液,引起大量叶片失绿变黄,初孵若虫向嫩叶及果实上爬动,后固定在叶背或果实上为害,虫体分泌大量白色蜡粉,诱发煤烟病。此外,各地报道的局部为害芒果的蚧虫还有红蜡蚧、褐圆蚧、矢尖蚧、长盾蚧、芒果胶蚧等。
防治方法:1、加强果园修剪技术,提高果园通风透光度,秋剪时将受害重的枝梢整枝剪除,并集中烧毁。2、根据虫情及时施药,在幼蚧初发盛期尤其一龄若虫抗药力最弱时施药,施药间隔一般为7-10天,连施2-3次,可用毒死蜱等高活性有机磷类农药或复配防治。
5、【象甲】


     
象甲危害叶片                                     象甲危害叶片
 

症状:芒果果肉象以幼虫蛀食芒果果肉,在果肉内形成不规则的纵横蛀道,使果内充满虫粪,不堪食用,该虫不危害果核;芒果果核象以幼虫蛀食芒果果核,使被害的幼果大量脱落,严重影响产量,甚至使全园失收;芒果剪叶象则以成虫取食嫩叶,并在嫩叶上产卵,将叶片从近基部咬断,造成大量落叶,并在嫩叶上产卵,将叶片从近基部咬断,造成大量落叶,严重时使树冠仅剩下无叶的光秃嫩梢,对树势及产量均有极大影响。
发生规律:主要有果肉象甲、果核象甲、剪象甲和果实象甲四种。当芒果果实长到30~35mm时,成虫开始在果实上产卵。幼虫在果肉内钻蛀取食,使果肉内形成纵横交错的隧道,并将粪便堆积在隧道内。一个果实内可有1~2头幼虫,多时可达6头。每个坑道一般有1头虫,也有的1坑道内2头虫。子坑道与坑道互不相通,各坑道都分布在果肉内部,其深度不达果核。坑道最大处的直径为7~10mm。越靠近果皮越缩小,到达果皮的地方只剩一点点痕迹。从外表,看不到入侵孔和为害状,整个果皮呈青绿色,完好无损。成虫从孔内钻出到芒果园内取食芒果树的嫩叶和嫩梢。成虫受振动有假死落地习性,并且耐饥性强。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晴天摇动树体人工杀灭虫体。2、喷施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等药剂复配防治。
6、【叶瘿蚊】


     
叶瘿蚊危害嫩叶,引起叶片穿孔      叶瘿蚊危害嫩梢引起叶片干枯
 

症状:该虫以芒果嫩叶为食料,每年5~11月均有发生,主要以幼虫危害嫩叶、叶柄和主脉,被害叶呈褐斑状,与叶斑病近似,叶背面有小点凸起,后期穿孔破裂,叶片卷曲,严重时致辞使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梢枯,造成植株生长衰弱。
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10多代,每年4~11月均有发生。11月下旬后幼虫陆续入土化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出土。成虫的羽化时间是:5~8月为下午3~8时,9~10月为上午9~10时。成虫出土当晚就开始交尾,次日上午雌虫产卵于嫩叶背面。雄虫在交配后次日或第3天即死亡。雌虫在产卵后的第2~3天亦死去。卵散产于嫩叶上,幼虫孵化后咬破嫩叶表皮钻进叶内取食叶肉。叶片被害部位初呈浅黄色斑点,渐变为灰白色,形成虫瘿,最后变为黑黄色并穿孔,受害严重的叶片枯黄脱落。末龄幼虫从虫瘿里弹出入土化蛹,该虫适于温暖潮湿气候,性喜荫蔽,怕强光。
防治方法:1、在嫩叶展开前后喷药保护,阻止成虫产卵,或杀死刚孵化出来的幼虫,用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2、在树冠滴水线附近撒施杀虫剂毒土。
7、【金龟子】


     
金龟子危害花序                      金龟子啃食叶片
 

症状:金龟子的种类很多,危害芒果主要是铜绿丽金龟。铜绿丽金龟又名铜绿金龟子,是一种杂食性又是暴食性的害虫,成虫咬食花穗、嫩梢、幼果,食量大,数量多,危害严重。其幼虫蛴螬俗称鸡虫,是重要的地下害虫。
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1代,各虫态均可越冬,而以3龄幼虫在土中越冬居多。天气转暖时,幼虫开始向土表移动,继续危害。5~7月成虫羽化,羽化后于晚上7~8时爬出土面活动,飞到芒果的嫩梢、花穗取食,食性暴,往往把嫩梢、花穗吃光。危害期长,在广州地区每年4~10月均可见成虫危害,而以6月上旬至7月下旬危害最盛。成虫具趋光性和伪死性,受惊或经振动时,会落地钻入草丛或松土内躲藏。性喜潮湿及温暖,雨后成虫羽化居多,6月中旬开始在果园树下或作物茬内松软的土地上产卵,卵期约半个月,7月幼虫孵出。
防治方法:1、幼树或苗圃由于树冠矮,如发现有金龟子咬食嫩梢、花穗时,可在黄昏或早上进行人工捕捉。2、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果园附近设置黑光灯诱杀。3、化学防治可用毒死蜱等内吸性较强的药剂在黄昏进行喷洒,杀虫效果良好。
8、【脊胸天牛】


     
脊胸天牛成虫                                     脊胸天牛幼虫
 

症状:受害植株表现呈缺肥状,叶片黄化,树势衰退,严重时整株枯死。被害枝梢上,每隔一定距离有一圆形孔洞,其幼虫蛀道沿小枝而下;成虫啃食嫩枝皮部,致使嫩枝枯死。
发生规律:脊胸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主枝,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导。每年发生1代,跨年完成。幼虫在蛀道内越冬,大部分在2~4月化蛹,4~5月大量成虫出现。成虫羽化、交尾、产卵等活动均在夜间进行,白天多栖息在叶片浓密的枝条上。交尾后的雌虫大多数产卵在枝条末端的芽痕或枝条伤口的皮层与木质部之间的缝隙中。成虫寿命14~35天,卵期10~12天。幼虫孵化后即蛀入枝条向主干方向钻蛀,在孔道内开一个通气和排泄的孔洞,洞口外常黏附有树液、木屑、虫粪等黑褐色的混合物,这是天牛危害的重要标志。幼虫期长达265~311天,老熟幼虫在蛀道内化蛹,蛹期30~50天。
防治方法: 防治脊胸天牛主要有捕杀成虫、清除卵块和消灭幼虫3个环节。1、每年4~5月是成虫大量羽化及飞出交尾、产卵的时间,应加紧巡园观察,发现成虫迁飞时可用捕虫网加以捕杀。2、天牛产卵在枝梢上时往往先咬破嫩梢上的树皮,然后将卵粒产在其中,且卵粒较大,容易被发现。发现卵粒时要立即将其摘除销毁,以减少幼虫孵化钻蛀危害的机会。3、发现天牛蛀道的孔洞,可用铁线穿刺孔道钩杀幼虫,也可用56%磷化铝片剂,或以毒死蜱等药液堵塞蛀道孔内,然后用泥团(或棉签)封闭洞口,将幼虫毒杀于蛀道内。
二、芒果常见病害
我国对芒果主要病害研究不多,到90年代发现有病害60多种:其中真菌47种、细菌2种、线虫3种、寄生种子4种、非侵染2种。在生产中发生严重的是炭疽(红点)病、细菌性角(黑)斑病、流胶病、蒂腐病、白粉病、叶枯病、煤烟病等,不同年份和不同产区发病不一样。
【真菌性病害】
1、【炭疽病】


     
花期急性炭疽病                 幼果期发生炭疽病                     炭疽病病叶                        “红点病”
 

症状:主要危害新梢,花穗,幼果和壮果,此病可引起叶斑、梢枯、落花、落果和果腐,并有明显潜伏现象。叶片感病后现不定形圆形或半圆形褐斑。枝梢、花穗染病变褐色枯死,梢期表现为叶片上病斑初期为小黑点,逐步扩大干枯穿孔,影响光合作用;花期容易在花杆部造成逐步扩大病斑、干花;危害幼果和采收前的果实、果面现形状不一稍凹陷的紫褐色至黑色病斑,潮湿时现朱红色粘质小点,随后病斑连成斑块,至全果变黑腐烂、幼果皱缩脱落。
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亚门胶孢炭疽菌(C0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病菌以菌雏体和分孢盘在病株和病残体存活。在各产区全年均可发生。高温多雨的年份(温度25~28℃、相对湿度90%以上)最容易感染,发病严重。病菌具潜伏侵染现象,采果后病害可继续发展。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也与栽培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果园荫闭潮湿或偏施氮肥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1、尽量改善果园通风、清洁果园,收集病残物集中烧毁。2、在肥料施用上避免偏施氮肥,应多使用完全肥料配合含大量有机质的肥料。3、果期调节剂如赤霉酸使用浓度不宜过高。4、可预防治疗的药剂和浓度: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25%咪鲜胺(薄皮种果期慎用)2000-3000倍液。
注意事项:咪鲜胺在抽梢期和开花前能作为防治炭疽病的良药进行推广使用,但果期慎用,特别是薄皮种(如象牙、红金龙类)上禁用,因为使用不当会造成药害。
2、【白粉病】


     
谢花末期白粉病大量发生     白粉病后期导致大量落果和果实发黑
 

症状:是花期的主要病害,同时危害幼果、嫩叶,严重影响果实产量。该病主要为害花序、幼果和嫩叶。花序枝梗最容易受感染,梗上病斑褐色,病部常见白粉状物,花梗环缢状死亡,其上花朵、幼果随之枯死脱落。嫩叶症状多在叶背,病叶常扭曲、畸形。幼果受害,果面出现近圆形的斑点,严重时幼果全部被白粉状物覆盖,造成大量落果。
发病规律:该病病原是一种真菌,称为芒果粉孢霉(Oidium mangi-farae Berthet.)属半知菌亚门。该病原菌主要在老叶上越冬,成为翌年花期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产生后随风雨、昆虫传播到花穗、嫩梢侵染发病。病部上的白色粉状即是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菌丝表生,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组织吸取营养。分生孢子梗直立、单生,顶端可连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串生,卵圆形,无色透明。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也与气象因素有关,一般在平均温度20~22℃、相对湿度70%时该病最易流行,温度高于25℃时发病较缓慢。
防治方法:1、防治上要抓好早期药物防治,开花前可以用石硫合剂0.3~0.5波美度洗树处理。在初花和刚坐果时重点防治, 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2、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过量施用氮肥。
3、【流胶病】


        
流胶病导致树干流胶严重       枝干受流胶病浸染后导致的表皮组织坏死发黑
 

症状:枝条、茎干和幼果受害,患部出现条状溃疡,中部稍下陷渗出反光性粘液,初无色,后呈褐色,严重时果面或枝条茎干表面布满纵贯的条状。枝梢受害因接口染病受害后组织坏死变黑褐色致枯枝死苗、死树;幼果受害会产生褐绿色至黑褐色胶带,发育受阻导致脱落;成果受害影响外观商品价值。
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拟茎点(Phomopsis mangiferae)和色二孢霉(Diplodia mangiferae)病菌均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分孢器)在病株和病残体上存活。气温适宜时,分孢器涌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致病。温暖多湿有利于病菌繁殖传播侵染,植株、果实病、虫伤口多树势哀落的果实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流胶病很难防治。特别是在树体感染流胶病后期,树体木质部和韧皮部均已经感染病菌,药剂很难防治。所以此病预防为主。1、加强果园管理,清除烧毁病残物,减少病原;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尽量少用乳油制剂、不要提高农药使用浓度,避免残留造成,灼伤,烧坏果面,产生病斑破裂流胶。2、避免单用赤霉酸膨大果实,促进单向拉长生长后,果皮变薄受损造成产生病斑和流胶。3、对于枝干发生的流胶病。发病初期可刮除感病组织,涂较好的愈伤涂抹剂,定期喷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防治。平时喷药也可对树干等容易感染部位喷施加以预防。
4、【煤烟病】


     
介壳虫危害导致煤烟病爆发          介壳虫危害导致煤烟病爆发
 

症状:煤烟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枝梢。被害叶片见薄膜状黑色霉层所覆盖,外观如被烟薰过一样,有的霉层还有粘质物,是刺吸式口器昆虫分泌的“蜜露”,后期薄膜状霉层可部分剥落。被害果实果面出现大小不等的黑色霉点,相互连成大的霉斑,严重的果面大部分或全果都被黑霉所覆盖,影响果实外观和商品价值。
发病规律:煤烟病为一类统称煤烟菌的病原真菌感染所致。这类真菌有性阶段属子蘘菌亚门;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危害芒果的主要子蘘亚门煤怠属(Capnodium sp)、小煤烟半知菌亚门、串知菌亚门的约有7-8种。 煤烟病菌为表面寄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寄主表面存活,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小昆虫传播落至寄主表面萌发为菌丝繁殖蔓延,引致煤烟病。这种寄生病菌,大部分以介壳虫、蓟马、蚜虫等刺吸式口器昆虫的排泄物(蜜露)为养料而繁殖蔓延,根本不需侵入芒果体内;荫蔽潮湿、刺吸式口器昆虫多的果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1、加强病虫害管理,及时防除介壳虫、蓟马、蚜虫和蜡蝉等刺吸式口器类害虫;减轻密露为养料而繁殖蔓延的煤烟菌。2、煤烟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发病前期可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预防。
5、【蒂腐病】


     
蒂腐病果蒂部位以及周围发黑        蒂腐病危害果实后期表现
 

症状:受害果实多在靠近蒂部现水啧施腐状褐色至暗褐色病斑,有的斑面具轮,病斑迅速扩展,至全果大部分变深褐色至紫褐色,内部果肉软化腐烂、流汁、果核亦变褐色潮湿时斑面出现小黑粒,即是病征(病菌分孢器)。
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亚的拟茎点霉(Phompsis mangiferae Ajmad)、小穴壳菌(Dothiorella dominica)和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以拟茎点霉为多见。病菌均以菌丝体和分孢器在病株和病残物上存活。气温适宜时,分孢器涌出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初侵与再侵。果实病虫害或机械伤口,更易发病。
防治方法:1、后期尽量少用九二O、芸苔素等促进生长的调节物质,造成果蒂离体脱落,后熟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病害。2、可在果实开始膨大开始用药预防。3、防治该病目前仍未有理想的药物,应该从做好栽培入手,做好清园工作,减少感染途径。
6、【疮痂病】


     
中果期疮痂病危害严重病果        疮痂病典型“火山口”病斑症状
 

症状:该病在嫩叶时即感染,首先从叶背开始,病斑圆形,暗褐色至黑色;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可见绒毛状物,后期病叶通常扭曲,畸形;老叶感病后常在叶背上有许多黑色的小凸起,中央有开裂的小斑,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未成熟的果实感病后在果皮表面常见发生许多凸起的小黑斑,中熟的果实感病后在果皮表面常见发生许多凸起的小黑斑,中央呈星状裂,病部后期产生大量微小黑点(疮痂病在果实上发病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火山口”病斑),这是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其上有稀疏的灰色霉状物,病果易脱落。
发病规律:在实际生产中,疮痂病发生比较少,疮痂病中病原物检测较多。
防治方法:1、对于疮痂病的防治基本没有理想的药剂,一般发现病果直接摘除和清除处理。2、建议混合喷施防治真菌和细菌的药剂进行防治。
      【细菌性病害】
1、【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黑斑病(叶枯病)】


     
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黑斑病病叶症状
 

症状:叶片、枝条、果实均可受害;叶片初现水状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黑褐色斑,病斑外围黄晕明显或不明显,严重时病斑密布并联合成大块斑,病叶易脱落;受害果实表面初现水状暗绿色小点,后扩大为黑色不规则斑,有的中部开裂,流出胶液;枝梢受害现黑色短条斑,绕茎扩展,可致梢枯,潮湿时患部流菌脓,触之有质粘感。
发病规律:主要侵染源为嫁接亲本传播和病枝病叶。病原为细菌,称黑腐单孢杆状细菌芒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giferae-indicae robbs etal)病原细菌在遗落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存活。借雨水溅射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孔口侵入致病。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5~30度,高温多雨潮湿的年份和露水、雾多天气发病较严重。
防治方法:1、清洁果园,收集病残物烧毁,减少侵染菌源;在台风、暴雨、露水大雾天气前后及时喷药预防。2、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树势。3、使用春雷霉素、中生菌素、铜制剂、农用链霉素等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进行防治。
芒果生理性病害
芒果除了因缺素而引起生理性病害以外,还会由于品种的习性、外界环境条件的污染和变化,在没有受到病原体的侵染下,果肉组织败坏,这种现象统称为果实生理性病害。
  1、【裂果病】


       
象牙芒裂果                              台农芒裂果
  

发生原因:在幼果发育至橄榄大时即开始裂果,到果实有鸡蛋般大小即进入迅速膨大期至生理成熟前期时达到最高峰。裂果率因品种不同,差异也很大。象芽芒一类的品种最易裂果。果实被虫咬伤或机械伤后,若遇骤雨,吸水过多,则会造成突发性裂果。所以裂果既属生理性病害,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要解决裂果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防治方法:1、首先要选择不易裂果的品种,同时在幼果期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以套袋防病虫,并在栽培上要合理调节水分灌溉,避免水分的供应暴起暴落。2、在幼果期和硬核期,每间隔10-15天喷氨基酸钙肥一次,共喷2-3次。
2、【黑顶病】、【软鼻子病】


     
二氧化硫导致“黑顶病”         缺素导致的黑果病
 

发生原因: 1、气体原因。该病害的发生主要是受有害气体污染的影响,特别是与二氧化硫的污染有关。表现在病果末端变黑变硬,果实过早成熟,无商品价值。该病病状只出现在果的顶端,先在果顶出现淡黄色晕圈,逐渐发展为一淡褐色区域,并扩大,变黑,最后完全覆盖整个果顶部。随着病情加重,黑色部分逐渐向果基方向延伸,占果实1/3~1/2后停止,果实其余部分仍保持正常颜色。病部组织失水萎缩、坏死,但不腐烂,且有坚实感。靠近果顶部种胚褐变坏死,摘下的果实果柄处无乳汁溢出,果实采收后不能正常黄熟,不能销售。此外,还有果肉部分木栓化;有些果肉部分呈“海绵状”,有中空现象;有的果肉形成“多团块组织”,果肉中含有分散的白色团块;“米粒状病”,在果肉中有米粒大小的伤疤,伤疤的四周有棉花状物环绕等。以上这些症状,尚未检出其危害的病原菌,均属生理性病害的范畴。2、果实缺硼和钙。
防治方法:1、“软鼻子病/黑果病”的发病率与环境条件、树龄大小、营养水平有关,该病随着氮素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钾素的增加和重施钙、硼肥则减少。这说明了营养不平衡,导致生理代谢的不平衡,因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生理性病害。应增施相应缺乏的元素外,还必须加强对土壤的管理,防止各式各样生理性病害的发生。2、在开花或小果期,喷洒农药时可混以有效性更高的硼肥和钙肥,作根外追肥。3、避开有害气体的条件,选择套袋品种。
3、【龙头树】
果园内少量树体抽梢异常,抽梢能力差,抽梢不正常,叶小甚至卷曲,梢体不能正常生长。每年抽梢情况基本都相同,树体不能形成产量。俗称“龙头树”。


   

解决此类树体关键在于解决根部问题。结合肥水灌根每株树体使用根宝100-150ml处理。在处理后1年左右能正常恢复树体长梢。对恢复较慢的树体,多次处理。